课题组成员赴葡萄牙里斯本参加2024年IEEE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国际会议(BIBM)并做分会场报告
发布人:王以瑄  发布时间:2024-12-24   浏览次数:234

20241202日至1208日,我校宋晓峰教授、司海青教授、刘晶晶副教授及王以瑄助理教授组成的学术团队,应里斯本高等理工学院Joao Luis de Miranda教授的邀请,赴葡萄牙里斯本参加了IEEE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国际会议(BIBM)。作为CCF B类会议,BIBM是生物信息学与健康信息学领域的前沿交流平台,汇聚了来自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化学、医学、数学及统计学等多学科的顶尖学者。此次出访旨在紧跟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医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展学术视野,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并推动我校在人才培养、科研方向凝练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方面的工作。

会议期间,团队全程参与了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分会场报告及专题研讨在内的各项活动。会议特邀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Sameer Antani博士、中国科学院的Shihua Zhang教授以及剑桥大学的Pietro Liò教授等三位科学家做大会主旨报告,分别就医学图像与AI融合、智能空间转录组学、个性化医疗中的AI应用等前沿议题发表主旨演讲,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学术启发。我团成员积极参与讨论,与演讲嘉宾深入交流,碰撞出诸多学术火花。

在会议首日的Welcome Reception环节,宋晓峰教授和司海青教授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物信息科学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沟通。他们特别就明年由我校主办的亚太生物信息学大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加强了与国际同行的联系,并诚邀国际学者参会,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国际合作基础。

在分会场及专题研讨中,团队成员各自聚焦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宋晓峰教授重点参与了长链非编码RNA及分子结构、功能和进化的相关研讨会,探讨了未来的科研合作及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可能性。司海青教授聚焦于公共卫生和环境的人工智能计算方法,以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分会场,旨在了解最新研究前沿,开拓新领域,并为我校科研团队的方向凝练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提供思路。刘晶晶副教授在化学信息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分会场深入学习了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王以瑄助理教授在计算系统生物学及疾病的交叉计算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分会场上,学习了深度学习技术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创新应用。在学术讨论和合作探讨环节,代表团成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就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科研合作机会展开了深入交流。大家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合作的可能性,为未来的学术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刘晶晶副教授于1205日参与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and High-throughput Methods这一分会场会议,并且宣读题为“Thioproline Modulates Gut Microbiotato Resist Colorectal Cancer”的学术报告,与分会场的主持人及参会学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

此次出访对我校在人才培养、科研方向凝练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团队成员将国际前沿的学术成果和技术革新带回校园,融入课堂教学和科研指导,特别是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探讨,为我校学生提供了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在科研方向凝练上,通过与国际顶尖学者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不仅掌握了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还明确了未来科研的潜在合作方向和热点领域,为我校在该领域的科研布局提供了重要指引。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方面,会议成为了我校展示科研实力和吸引国际人才的重要平台。团队成员的精彩表现吸引了多位国际知名学者的关注与合作意向,为后续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国际合作实验室建立及跨国科研项目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